衡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来源:衡阳市统计局 时间:2025-04-02
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。面对外部压力加大、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,衡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大力实施“制造立市、文旅兴城”发展战略,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,全市经济稳中向好,进中提质,彰显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担当作为,中国式现代化新衡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一、综 合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2024年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491.69亿元,增长5.4%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487.56亿元,增长2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1423.36亿元,增长6.9%;第三产业增加值2580.77亿元,增长5.1%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470元(按现价计算),增长6.5%。
三次产业结构为10.9:31.7:57.5。工业增加值增长7.1%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.9%;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.24%、40.74%和53.02%。
二、农 业
2024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78.64亿元,增长3.1%。其中,农业产值336.17亿元,增长4.2%;林业产值86.35亿元,增长12.9%;牧业产值306.33亿元,下降1.9%;渔业产值81.70亿元,增长5.8%;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8.09亿元,增长8.2%。
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0.55万亩,增长0.4%;油料播种面积316.94万亩,增长1%;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07.75万亩,增长3.4%。全年粮食总产量315.97万吨,增长0.5%;油料产量37.10万吨,增长4.2%;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40.30万吨,增长3.7%。
全年出栏肉猪686.68万头,下降2.6%;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11.03万头,下降2.6%;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63.11万只,下降17%;出笼家禽8265.45万羽,下降7.2%;水产品产量32.77万吨,增长4.9%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2024年,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0%。规模工业重点行业中,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.9%,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.0%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.0%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.3%,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.0%,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.2%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.3%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.0%。
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。其中:原盐251.98万吨,下降0.2%;水泥521.08万吨,下降18.8%;钢材179.43万吨,下降3.9%;矿山专用设备11.86万吨,增长21.5%;十种有色金属79.79万吨,下降4.4%;电力电缆96.71万千米,下降0.7%;饲料130.71万吨,增长11%。从高新技术产品产量看,传感器增长15.3%,电子元件增长37.0%,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增长30.2%。
全市规模工业中,高加工度工业增长11.5%,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.7%,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10、20.1个百分点。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增长8.7%。
全年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952.79亿元,比上年增长7.0%。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90.52万平方米,下降9.2%;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64.02万平方米,下降47.4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2024年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比上年增长8.1%。其中,民间投资增长8.4%。分经济类型看,国有投资下降22.0%,非国有投资增长15.0%。分投资方向看,民生工程投资下降7.5%,生态环境投资增长16.4%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.7%,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2.3%,工业投资增长20.9%。分区域看,五城区投资下降0.3%,两园区投资增长6.6%,七县市投资增长11.9%。
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83.83亿元,比上年下降23.5%。其中,住宅投资164.13亿元,下降22.2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434.80万平方米,下降16.1%。商品房销售额188.53亿元,下降22.9%。
五、国内贸易和物价
2024年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0.51亿元,比上年增长6.9%。分经营地看,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796.44亿元,增长6.9%;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04.07亿元,增长7.0%。分行业看,批发业133.07亿元,增长8.5%;零售业1635.27亿元,增长6.9%;住宿业56.79亿元,增长6.0%;餐饮业275.37亿元,增长6.2%。
分商品类别看,在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额中,粮油、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7.3%,饮料类增长14.2%,化妆品类下降2.7%,金银珠宝类增长13.5%,日用品类增长36.1%,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80.4%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.3%,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.6%,汽车类增长7.3%。
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.2%。分类别看,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.3%,衣着价格上涨0.7%,居住价格上涨0.2%,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.2%,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.9%,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.7%,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.3%,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.7%。
六、对外经济和旅游
2024年,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748万美元,同比下降64.51%。
2024年,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476.36万人次,同比增长20.3%。其中,国内游客7470.71万人次,同比增长20.6%;国外游客56552人次,同比增长7689.5%。实现旅游总收入764.47亿元,同比增长18.3%。其中,国内旅游收入763.14亿元,同比增长18.1%;国际旅游收入1859.73万美元,同比增长16071.6%。
七、交通和邮电
2024年末民用车辆保有量122.30万辆,比上年末增长1.9%。其中,民用汽车87.91万辆,增长3.7%;民用私人轿车47.16万辆,增长3.8%。南岳机场旅客吞吐量104.03万人次,增长16.8%。
全年邮政业务总量(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)36.27亿标准量,比上年增长22.2%。快递业务量完成25374.87万件,增长24.3%;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.74亿元,增长8.3%。202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.20万户,移动电话用户721.57万户,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46.62万户。
八、财政和金融
2024年,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.98亿元,增长0.19%。其中,税收收入129.49亿元,下降3.76%;非税收入66.49亿元,增长8.9%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4.05亿元,增长4.7%。其中,公共安全支出25.16亿元,下降10.2%;教育支出118.79亿元,增长2.1%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3.77亿元,增长5.9%;卫生健康支出78.56亿元,增长18.1%;住房保障支出19.36亿元,下降7.2%。
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54.85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8.5%。其中,住户存款5059.38亿元,增长10.5%;非金融企业存款531.27亿元,下降1.1%;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2.89亿元,下降76.0%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16.10亿元(不含表外贷款),增长11.5%。其中,住户贷款1539.46亿元,增长2.1%;非金融企业及机关贷款2263.76亿元,增长16.9%。
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30家,证券交易额6929.24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26.1%。
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32.74亿元,比上年增长4.5%。其中,寿险保费收入87.31亿元,增长4.3%;健康险保费收入25.11亿元,下降1.3%;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.16亿元,下降3.5%;财产险保费收入45.42亿元,增长4.9%。保险赔付支出52.16亿元,增长3.0%。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2024年,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达到1127所,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13.31万人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0.91%。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资金39267.88万元,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210个。获得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改革创新项目112个。全市高考本科上线25981人,上线率47.79%,被北大、清华录取16人,上线人数稳居全省第二。
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四年保持高位增长,全年共组织申报559家,创历史新高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,增速达17.3%,较去年提升11.8个百分点。全市共23人入选2024年度湖南省“三尖”创新人才,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,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人,荷尖人才14人,湘聚人才3人,湘智兴湘1人。完成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3.65亿元。
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8个,特种设备检验机构9个。组织定期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822次,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3.9%。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7张,发放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38张。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2项,组织制定地方标准3项。
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2024年末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,群众艺术馆、文化馆13个,公共图书馆14个,博物馆、纪念馆20个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个,省级49个。
年末有广播电台8座,调频、电视转播发射台19座,电视台9座,有线电视用户56.25万户。
年末有体育场地19224个,其中大型体育馆6座,田径场地1069个,游泳场地160个,健身房257个。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263.8万人,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赛事10801场次,获得世界冠军7个,获得亚洲冠军6个,获得全国冠军12个。
年末有各类卫生机构4308个,其中医院、卫生院405个,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13个。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.83万人,注册护士2.38万人,卫生技术人员49422人。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家,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3人,医院、卫生院床位48798张。乡镇卫生院共226个,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共12552张。
十一、资源和环境
全年水资源总量142.1亿立方米,平均年降水量1626.3毫米,总用水量28.08亿立方米。
全年已发现的矿产69种,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7种。其中能源矿产6种,金属矿产29种,非金属矿产33种,水气矿产1种。实施地质勘查项目(含续作项目)23个。
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,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4天,优良率88.5%,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.47;PM10、PM2.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1微克/立方米和36微克/立方米,比上年分别下降7.3%和7.7%。全市4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%,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年均值达到Ⅱ类标准,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。
年末市本级有公园30个,公园面积867.52万平方米,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.36%,市容环卫专用车辆总数444台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500吨/日。全年累计新建燃气管网260公里(其中市本级155公里,县市区105公里)。
十二、人口、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
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43.43万人,其中,城镇人口372.10万人,城镇化率57.83%,比上年末提高0.83个百分点。
全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37.36万人,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.41万人,职工医保退休人员1.98万人,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4.23%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5.67万人,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4.79万人,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0738人,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65.22万人。
全市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惠及城镇居民、农村居民2.71万人和14.86万人,发放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.67亿元和5.27亿元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21785张,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9045人。
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.47亿元,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.11亿元。
2024年,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19元,比上年增长5.3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27元,增长4.5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44元,增长6.1%。其中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30018.9元,经营净收入5194.0元,转移净收入8734.2元,财产净收入3979.9元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14522.4元,经营净收入6196.0元,转移净收入7416.8元,财产净收入408.8元。
2024年,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94元,比上年增长5.0%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744元,增长5.2%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77元,增长4.5%。其中城镇居民食品烟酒支出10563.1元,居住支出5416.7元,医疗保健支出2221.5元,教育文化娱乐支出5930.4元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77元,其中食品烟酒支出7538.9元,居住支出5260.1元,医疗保健支出1504.2元。
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.38万人,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.34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699人,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.13万人,其中创业培训1.64万人。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9笔,发放金额3.45亿元,带动或稳定就业5395人。
注释:
1.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,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。
2.公报中各项指标增速无特殊注明均是指2024年与2023年同比结果。
3.地区生产总值、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。
4.保险数据统计口径有所调整,不包含风险处置中机构的数据。
5.2014年起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改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。
6.2024年“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”统计口径有所调整,调整后只包括境外贷款,不包括表外贷款,故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与上年同期公布数据不可比。
资料来源:
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;交通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;电信业务量、移动电话用户数、固定电话用户数、互联网宽带用户数、邮政业务量来自省统计局反馈;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衡阳中心支行;上市公司、证券数据来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相关金融科室;保险业数据来自衡阳金融监管分局;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;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;专利、质量检测、行业标准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;矿产资源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;艺术表演团体、博物馆、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、报纸、期刊、图书、体育、广播、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;卫生、疾控防疫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;城镇新增就业、失业情况、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;医保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;城乡低保、社会福利、社区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;降水量、总体水质、地表水质量、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市气象局、市水利局、市生态环境局;城乡建设数据来自市住建局和市城管执法局;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衡阳调查队。
更多衡阳门店找房,请登录象盒找房衡阳站查看。

/

/

